纵观各行各业的企业,企业家是经济的统帅,企业家精神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成败。企业家重视知识经济是作为企业的灵魂,驱动他们不断创新进取,甚至犹如“神助”搬地不断做出精准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这种特质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
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基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现代化企业必须建立系统、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企业的每一部分工作都要纳入体系中,这是现代生产集约化的需要,也是运行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包括软件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和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特定领域知识产权、以及互联网域名权等。
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策划、实施、运行、评审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可以采用过程方法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
从大多数公司目前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实际情况看,总体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公司的知识产权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存在知识产权流失和侵权风险;
2、知识产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利用现有成果;
3、公司对知识产权有所投入,但成效不突出;
4、公司对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不够充分。
我们可以通过持续实施并改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市值,提高股东满意度;
2、降低企业因知识产权侵权和被侵权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3、在业务过程中运用知识产权提升产品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
4、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
二、构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整体思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国家标准、本单位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经验、以及公司管理层对于知识产权整体管理的预期,本单位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公司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框架
1、协助公司进行文件控制:包括建立文件管理程序,对文件分类、分密级管理,使文件易于识别、取用和阅读,对保留的失效文件予以标示;文件发布和更新前进行审核批准,形成记录。
2、编制知识产权手册:包括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要求、部门的组织位置与职责,系所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
3、建立外来文件和记录文件管理程序: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二)建立管理职责制度
1、制定知识产权方针,确保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适应,并传达到全体员工获得有效运行。
2、通过策划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方针要求,得到有效运行和控制并持续改进。
3、针对企业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知识产权目标,目标与方针保持一致,形成文件并可测量。
4、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渠道,及时更新并传达给员工。
5、任命管理者代表,并明确职责,确保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对方针目标的认知、资源的落实、沟通交流和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6、协助建立知识产权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并明确职责。
(三)协助进行资源管理
1、明确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确保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满足相应的条件。
2、规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要求,并规划和执行,形成记录。
3、组织全体员工按业务领域和岗位要求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并形成记录。
4、通过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约定知识产权权属和保守秘密条款、竞业限制条款。
5、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适当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与其进行充分沟通,并形成记录。
6、对离职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醒。
7、涉及核心知识产权的员工离职时,签署离职知识产权等协议。
8、建立知识产权激励程序,鼓励员工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并形成记录。
9、配备知识产权管理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等软硬件设施。
10、协助设立知识产权经常预算科目,包括知识产权费用、机构运行费用和激励费用,并形成使用记录。
11、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收集渠道,并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分析加工,并形成记录。
(四)协助进行基础管理工作
1、制定获取程序,明确获取的方式和途径。
2、获取知识产权前进行必要的检索,并形成记录。
3、协助建立知识产权分类管理档案和日常管理,并形成记录。
4、建立知识产权评估程序,实施并形成记录。
5、建立知识产权权属变更程序,并形成记录。
6、建立知识产权权属放弃程序,并形成记录。
7、促进和监控知识产权在产品中的实施,评估知识产权对产品销售的贡献。
8、知识产权许可和转让前,进行调查和评估,针对企业作为让与方和受让方分别设定调查内容,并形成记录。
9、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办公、生产等设备及软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10、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的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纠纷及其对企业的损害程度,向决策层发出警示性信息,并提出防范预案。
11、产品出口前,调查出口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行业相关诉讼、产品可能涉及的他人知识产权等。
12、对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约定进行审查,并形成记录。
13、知识产权委外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对权属归属、保密等进行约定。
14、委托研发或合作研发时,应签订书面合同,约定知识产权权属、许可及利益分配、后续改进的权属和使用。
15、明确涉密人员,设定保密等级和接触权限。
16、明确可能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设备,规定使用目的、人员和方式,实施管理并形成记录。
17、明确涉密文件,规定保密等级、期限和传递、保存及销毁的要求,实施管理并形成记录。
18、明确涉密区域,规定客户及参访人员活动范围,实施管理并形成记录。
(五)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
1、分析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包括各关键技术的专利数量、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
2、明确该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3、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进行分析。
4、对研究开发成果进行评估、确认,明确保护方式,适时形成知识产权。
5、建立研究开发成果对外发布审批程序。
6、保留研究开发活动中形成的记录。
7、供方信息、进货渠道、进价策略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保密。
8、在采购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
9、涉及产品与工艺方法的技术改进与创新,及时评估、确认,明确保护方式,适时形成知识产权。
10、对外协作的过程中,在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许可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
11、保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记录,有效的管理。
12、产品宣传、销售、会展等商业活动前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或风险规避方案。
13、建立产品销售市场监控程序,及时跟踪和调查相关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
(六)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1、开展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提升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训。
2、与员工约定竞业禁止和补偿条款。
3、对于研究开发、产品线等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岗位,要求新入职员工签署知识产权声明。
4、投资融资活动前,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5、合并与并购过程中,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根据合并与并购目的设定对目标企业知识产权状况的调查内容,必要时,评估相关知识产权价值,并形成记录。
6、将包含专利和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向标准组织提案时,应按照知识产权政策要求披露并做出许可承诺。
7、牵头标准制定工作时,明确标准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工作程序。
8、建立全面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程序,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识别和评测,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9、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发现与执行程序,及时发现和监控自有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适时运用行政和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
10、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应评估诉讼、仲裁、和解等不同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选取适宜的争议解决方式。
11、产品出口前,适时在出口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登记。
12、承担涉及国家重大专项等政府类科技项目时,按照要求进行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13、对研究开发活动进行知识产权跟踪与监控,适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和内容,合理利用他人知识产权。
14、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防范预案作为项目立项与整体预算的依据。
15、产品销售前,对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
以上为构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思路和系统化工作要求,具体的构建方案还需根据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实际情况、公司管理层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需求和预期,作出具体规划和调整。
上海赛学-最早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辅导机构之一。我们让您的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长的道路上节约时间、少走弯路,将知识产权体系管理贯标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享给大家!知识产权管理不仅仅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而是一种战略思维,站在全新的国家与国家的高度看的管理体系。咨询热线:021-64196861 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下一页: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咨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