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培训小知识:现在中国的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消极的质量观的水平上。什么叫消极质量观,就是主管机关检查合格,就是好质量。主管机关检查的是什么?是产品的理化指标。认为理化指标合格了,就是好质量了。我认为,这比原来进步了,但没有真正到位。应该继续提升到积极的质量观,那就是质量是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的程度。我们的质量问题,很多不是科技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即质量观念不到位。我们经常会说到企业文化,质量文化,那么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质量管理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局部重合的关系。质量管理质量经营质量文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质量文化,是全社会范围的文化,从政府到中介组织,从企业到消费者,都有质量文化问题。质量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质量文化溶进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处理各方面矛盾和关系的准则,内容是很丰富的,但其中基础部分应该是它的质量文化。
我们认为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第一点:质量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
企业的最高宗旨是什么?这是企业的首要问题。凡是成功的企业,特别是持续成功和持续发展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赚钱不是最高宗旨,更不是唯一宗旨。我们中国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把“产业报国”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它们发展的动力也来自这里。
美国的安然公司出了问题,为什么这么有名的大公司会出做假账的问题呢?研究的结果,它的企业文化有问题。它的企业文化是把业绩甚至是奇迹放在第一位,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创造奇迹般的业绩。奇迹般的业绩不是永远可以创造出来的,创造不出来怎么办呢?这种文化就把人逼上了做假的道路。我们中国经历过大面积的浮夸风,现在也还有数字不实在的问题,其实都是文化问题。
企业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般都认为是多做一些公益事业。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在它的整个经营过程中都贯彻社会责任。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提倡的“质量效益型企业”,就是这种责任的体现和落实。
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是什么?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创造最多的社会财富。质量效益型就是这样的道路。质量不好,就是用过高的代价生产劣质的产品,这就是最大的浪费。质量不高,就是用比较大的代价生产价值不高的产品。质量优良,可以解释为用最小的代价生产价值最高的产品。所以,我们可以说,质量状况是衡量企业是否尽到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标准。
目前我们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增长方式问题。我们用过高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2005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1/25,但我们消耗的钢铁占世界的1/4,消耗的煤炭占世界的1/3,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1/2。再用粗放方式增长,中国的资源和世界的资源都难以支撑。解决粗放增长方式的基础仍然是质量问题,包括宏观经济的质量和微观经济的质量问题。即,无论在宏观和微观上,我们都要力争用最小的代价去创造最多的财富。没有科学的质量观,也难以建立科学发展观。
企业的质量观一定要和宏观的质量观连接起来。企业管理不是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吗——“首先是做对的事情,其次才是把事情做对”。我们企业首先也是要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做的事情做起来,其次才是把产品做好。这就有一个产业选择和调整的问题。济南有个大的企业集团,它有48企业,包括四个大的产业。我给它咨询时候,首先就提出要明确你大力发展的主产业是什么。我给它定的是太阳能产业。为什么?因为这个选择把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导向结合起来了,也就是把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了。在发展太阳能产业过程中,又把社会需求放在第一位,帮助农民利用太阳能,解决建筑节能问题。两年过去了,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性。由于有市场的需求,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它们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得很快。
从微观的角度说,质量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从宏观的角度说,质量就是满足社会需求、适应边发展的程度。而对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把握,首先来自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点:质量文化是诚信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应该是诚信文化。所以海尔把自己的品牌总是和“真诚到永远”联系在一起。
诚信对于企业来说是什么?从直接层面看,它是职业道德。但从深刻内涵来说,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没有诚信,既不能很好地与合作者合作,更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者和消费者的信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诚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律层次的诚信。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第二个层次是道德层次的诚信。卖方不利用信息不对称去欺骗买方。第三个层次是风格层次的诚信。在交易行为中首先为对方着想。例如饭店,吃饭的人点菜越多它赚钱越多,但讲风格诚信的饭店会告诉你,“您点的菜已经够吃了,再点就破费太多了。”
这三个层次的诚信,并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不是靠空洞的宣传建立起来的,都要靠实实在在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去落实。
用质量造就诚信,分三个层次:
可用。产品一定要具备它应该具备的合格的乃至优良的实用功能。简单地说,电视一定要能够很好地收看,空调一定要能够制冷和制热,汽车一定要方便驾驶,等等。
可靠。产品的实用功能是稳定的,一定能够承受环境的变化和一定范围内的使用的变化。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能有安全问题。
可信。厂家承诺的都要能够兑现。不夸大宣传,不过分承诺,
企业的诚信存放在哪里?存放在你的品牌里。造牌子有三种路线:第一种,主要靠宣传,甚至过度的广告宣传。第二种主要靠质量,但不宣传。第三种,主要靠质量,同时配合以恰当的宣传。第一种是下策,第二种是中策,第三种是上策。品牌的成名,实际是靠三个度——信任度、美誉度、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是基础,没有这两个度的知名度是空中楼阁。而这两个度都是靠质量建立起来的。秦池的教训,三株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没有信任就没有企业的生命。而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人们对企业的信任。所以,我们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某些产品来说,质量就是生命,不仅是企业的生命,而且是用户和消费者的生命。医药、食品、飞机、汽车都是如此。
第三点:质量文化是人本文化的体现。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文化是市场竞争主体的文化。
那么,怎样理解市场竞争?有人说“商场就是战场”。这句话只对了小一半。因为战场的两个基本特点——对手之间直接伤害、一方胜利以另一方失败为前提——商场都不具备。
市场竞争的核心和争夺消费者和用户。
怎样争夺消费者和用户?人们归纳说: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靠质量去争夺消费者。
电视机的遥控板问题。饭店的枕头问题。
因此我们搞质量不能只有物,没有人,物是为人服务的,必须要花最大的力气去发掘、研究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访问日本送礼品的故事。
需求成为我们创新的根据:
亚都加湿器的故事。
中国移动三个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的案例。
第四点:质量文化是科技文化的落实。
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是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质量提高的最稳定的保证。许多质量问题,只有科技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科技进步带来的质量的提高是革命性的提高。
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科技落后,研发薄弱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所以中央把自主创新作为我们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怎么理解自主创新?
第一点,“自”是谁?我理解,从个体理解,“自”就是本单位。从群体理解,这个“自”就是中国。所以,应该是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创新。许多创新的成功都是中国的多个主体彼此结合的创新,是企业和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企业和科研单位结合的创新。青岛金王的蜡烛,淄博一个民营企业离子筛的创新都是企业和科研单位结合的成果。
第二点,“自主”不等于“自己”。中央提出的创新有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两种其实都不是自己创新,原始创新可以理解为自己创新,但操作上,也不一定完全是自己。
第三点,自主的“主”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提出自主创新必须要导致“自主知识产权”。“主”是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问题。不是所有的自主创新都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同时和之后,都有知识产权问题需要解决。
从以上论述就可以得出认识上的链条:现代的质量意识,必须具有科技意识——现代科技意识必须具有整合意识——整合意识又必须具有知识产权意识。
我说过,企业家是利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的能手。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应该是具有比较强的整合能力的文化。
第五点:质量文化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上不去,其他一切都谈不上。这方面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我就不在重复。
通过这么多年的对质量管理的推广,人们对质量管理又在逐步深化。深化的结果是把“质量管理”的提法,改变为“质量经营”。
质量经营的概念对质量管理的概念要更加深刻广泛了。
第一、企业管理必须以质量管理为基础。
第二、质量管理贯穿到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各个领域之中。
第三、判断质量工作的好坏还必须以经营状况为标准。
第四、必须通过恰当的经营把质量效益发挥出来。
因此,中质协每年评“全国质量奖”的时候,我们推行的是美国“波德里奇的卓越绩效考核体系”。这方面质量协会马林等同志是专家,我就不多说了。但应该明确的是这是企业质量工作提升的重点。
第六点:质量文化是职工素质的检验。
邓小平同志说,质量是民族素质的体现。质量文化也是企业职工素质的体现。没有高素质的职工,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
职工素质主要分心理状态、知识眼界、操作技能三个层面。
我举几个例子:
一个例子:90年代初我到日本去,在大商场看不到中国货。在一家大型百货点,我到了瓷器部也看不到中国货。于是我问老板,中国的瓷器很好,你们为什么不卖中国瓷器?他回答说:中国景德镇瓷器的瓷土很好,但做出来的茶具,六个茶碗不一般高。难道中国没有水平把六个茶碗做一般高?完全有能力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就是心态问题,责任心问题。
一个例子:那次访问我还向负责日本出口的一个部长谈到日本不把好技术给中国的问题。他说,日本开始的也遇到这个问题。美国也不把好技术给日本。但日本主要靠自己通过素质解决这些问题。他在60年代到过中国北京,看见昌平手表厂的设备,他大吃一惊,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加工设备,瑞士没有卖给日本的,都卖给了中国。他用放大镜看这些车床加工出来的元件,刀口切削得都很好,但就是粘上不少脏东西。他让工人清洗这些油污。清洗之后,原来脏的地方不脏了,但原来不脏的地方又脏了。这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人员的素质问题,工人认为脏不脏无所谓。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这就是知识问题,不知道手表的清洁度这么重要。
一个例子:北京长安街东段有两个大饭店,一个是国际饭店,一个是中国大酒店。两个饭店施工质量相差很远。从厕所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大酒店的瓷砖贴得很整齐,而国际饭店厕所的瓷砖贴得就不那么整齐,缝隙不直,小便池弧形部分的瓷砖常常有意外敲出的裂缝。国际饭店是由中国工程队施工的。在那些农民工看来,厕所搞这么好已经不可思议了,因为他们家的厕所是最简陋和肮脏的地方,为什么要搞这么好?这就是眼界问题,他没有见过高级厕所,根本不能理解厕所为什么要这样严格要求,所以你说什么他也不明白。
海尔抓质量是从人素质抓起,他们首先抓的是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如果职工认为在车间可以大小便,在工厂可以随地吐痰,还谈得上什么质量?
一般人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和外国的差距主要是技术问题。但吉利的李书福告诉我,主要是职工的素质问题。职工素质跟不上,先进的设备用不好,好的技术发挥不出来,质量仍然上不去。所以,他花了很大力气抓职工的培训。为了能够满足培训的要求,他们首先自己办了学校。现在要求职工必须达到大学和大专毕业的水平。
所以,质量文化应该是学习文化,应该把职工培训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抓,要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第七点:质量文化要提升到品牌文化
最后我要说一点:质量文化一定要提升到品牌文化。
我通过质量万里行形成了两点认识:
第一点,质量问题主要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利益问题。谁不知道应该搞好质量?谁不知道搞假冒伪劣不对?都知道。那为什么他不好好搞质量而去搞假冒伪劣?就是利益所致。所以解决质量问题一定要解决利益问题,让搞好质量的获得相应的利益,让搞假冒伪劣的不仅不获利,还要倾家荡产。
第二点,搞好质量的怎样获益?就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常常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
质量竞争的障碍是信息不对称。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个障碍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信用。而企业的信用是存放在品牌之中的。企业不仅有好质量,还有响牌子,才能获得应有的质量效益。更不需要说产品的文化含量带来的效益了,那更需要品牌的支持了。文化含量是垄断利润。
质量的基础是制造,或制造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制造和品牌的关系。我用写文章做一个比喻。写文章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自己写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发表。
第二种方式:自己写文章,用别人的名字发表。这就是秘书方式。
第三种方式:自己出主意,别人写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发表。这就是首长方式。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第一种方式制造者不吃亏不占便宜。第二种方式只吃亏不占便宜。第三种方式,署名者只占便宜不吃亏。我们应该提倡第一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
从一个角度看,质量支撑了品牌。从另一个角度看,品牌又支撑了质量。从自主品牌获得了更多效益,这是对质量的直接支撑。用自己的品牌可以把别人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综合使用,就是对质量提升更重要的途径。
在我国汽车界曾经有过一场大的争论。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汽车技术不行,所以中国汽车的质量肯定不行,汽车质量肯定不行,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也肯定不行。因此对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做了非常悲观的结论。另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中国汽车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正因为如此,更要发挥品牌对技术和质量的能动作用。我们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我们也就有了可以整合世界先进技术的平台。以自主品牌为依托,综合全世界的好东西,这样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质量都可以很快地提高。奇瑞、中华采取的都是首长方式,很快地提升了自己的技术和质量。上海汽车集团公司更直接收购了英国罗福汽车公司的全部技术,打出了自己的荣威的品牌,也是一个捷径。
“中国的品牌,世界的智慧”,华晨汽车这个口号是很好的口号,它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上面一共讲了七点:
总之,质量文化与企业的宗旨、品格、精神、水平、管理、素质、提升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在质量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提升我们的企业文化。